各位親愛的讀者朋友,大家好!我是你們的老朋友,資深金融專欄寫手,專門替大家把硬梆梆的財經知識,化作日常生活中也能輕鬆聊上兩句的家常話。
最近身邊不少朋友,包括我那愛追劇、對數字向來沒什麼概念的年輕同事小敏,都開始問我:「老師,美股最近是不是漲翻了?連我媽都說隔壁阿姨賺了好幾桶金,我是不是該趕快學『如何買美股』啊?」聽到這裡,我通常會笑笑地拍拍他們肩膀,說:「別急別急,想搭上這班車是好事,但上車前總得先搞清楚方向、買好車票,不是嗎?」

的確,美國股市作為全球的「火車頭」,匯聚了像是蘋果 (Apple)、特斯拉 (Tesla)、輝達 (NVIDIA) 這些響噹噹的國際巨頭,不僅市場規模驚人,光是2023年就達到約46.2兆美元的市值,比加拿大整個市場(約2.7兆美元)大了不知道多少倍,而且長期以來也展現了穩定成長的趨勢。它就像一個巨大的吸鐵石,吸引著全球的投資人。對我們繁體中文區的投資者來說,投資美股不僅能參與這些高成長的創新產業,還能有效分散投資組合的風險,接觸到世界級的龍頭企業,聽起來是不是挺誘人的?
但別被「賺大錢」三個字沖昏頭,美股市場雖然迷人,它玩的可是國際規則,跟我們熟悉的台股或港股可是大不相同。首先是「作息」問題,想像一下,當我們台北的夜生活剛要開始,或是已經進入夢鄉時,美股市場才正熱鬧著呢!它不像台股有固定的上午盤,美股在台灣時間的夏令(大約是3月中到11月中)是晚上9點半開盤,凌晨4點收盤;冬令(11月中到隔年3月中)則晚一小時,晚上10點半開盤,凌晨5點收盤。所以,如果你是個「早鳥」型的投資人,可能得習慣早起看盤;如果你是「夜貓族」,那簡直是量身打造。
美股的交易單位也非常親民,不像台股一張要1000股,美股最小可以只買「1股」!這對資金不那麼充裕的小資族來說,簡直是福音,想買點特斯拉或蘋果當「股東」,幾百美元就能搞定,入場門檻低得不可思議。交割時間也很快,只要T+1日,也就是交易日的隔天就能完成款項交割。最關鍵的是,美股「沒有漲跌幅限制」,這代表什麼?代表它可能一天漲個20%、30%,但也可能一天跌個20%、30%,波動性相對大。為了避免市場過度恐慌,美股市場設有「熔斷機制」,當單日跌幅達到7%、13%時會暫停交易15分鐘,如果跌到20%就直接休市,讓大家冷靜一下。這些都是與我們習慣的市場規則很不一樣的地方,搞清楚才能玩得安心。另外,每年1、4、7、10月的第三週是美股的「超級財報週」,那幾週各大公司財報齊發,股價波動會特別劇烈,就像財報季的「期中考」,投資人可得繃緊神經。

那麼,要「如何買美股」呢?目前主流的管道有三種,各有各的優缺點,就像搭車,你可以選計程車、捷運,也可以自己開車,就看你考量的是便利、成本還是自由度了。
第一種是台灣國內券商提供的「複委託」服務。這就像是請台灣的券商幫你代購美股。優點是開戶非常方便,可以直接沿用你現有的台股帳戶,而且有台灣的客服人員服務,溝通完全無障礙。資金匯款成本也低,通常只是幾十塊台幣的國內轉帳費。但它的缺點也很明顯,首先是手續費率普遍較高,可能落在0.15%到1%之間,而且常有15到50美元的「最低消費」,也就是說,你買的金額再小,手續費至少也要付到這個數字。雖然現在有些券商,像國泰證券、永豐金證券,為了吸引小資族,推出了美股定期定額或定期定股的「免低消」方案,甚至像國泰證券的美股個股網路單手續費只要0.1%且無低消,ETF也有3美元均一價,定期定額更是低到0.1美元,算是非常佛心。但複委託的商品選擇相對有限,通常只有不到100檔股票或ETF可選,而且報價常常是延遲的,買賣價差也會比較大,這些都是隱藏的成本。
第二種是直接透過「海外券商」開戶。這就像你直接在美國當地租車開,自由度高,但手續可能複雜一點。優點非常誘人:多數海外券商,像是第一證券 (Firstrade)、德美利證券 (TD Ameritrade)、嘉信證券 (Charles Schwab) 等,都提供「零手續費」交易股票和ETF,簡直是省錢大作戰!就算有收費的,像盈透證券 (Interactive Brokers) 也低到每股0.0005美元。商品選擇更是琳瑯滿目,所有美股、ETF、期權 (Options) 都能買,而且交易報價都是即時的,隱藏成本極低。但缺點是開戶流程可能稍微繁瑣,而且資金進出需要國際電匯,每次費用約20到30美元,這筆錢是省不了的。最重要的是,海外券商不受台灣主管機關監管,萬一有糾紛,得自己花力氣去申訴。不過,許多大型海外券商也提供中文客服服務,只是溝通模式可能需要適應。
第三種是透過「台灣上市的美股ETF」。這就更像搭公車了,方便但也最不自由。台灣有些投信公司發行了追蹤美股指數的ETF,比如元大標普500 ETF (00646)、富邦NASDAQ 100 ETF (00662) 等。優點是可以用新台幣交易,非常方便,而且操作上跟買台股ETF沒兩樣。但缺點也顯而易見,管理費用普遍較高,通常高於0.4%,而且選擇種類非常稀少,流動性也中等,有些ETF的買賣價差可能偏大。
選好了入場的「交通工具」,接下來就得學會「如何操作」了。美股的交易指令可不只有「買進」和「賣出」這麼簡單,學會使用不同指令,就像學會駕駛的高級功能,能讓你更精準地控制交易和風險。
最簡單的是「市價單」(Market Order),顧名思義,就是以市場最即時的價格成交,追求的是速度。但如果市場波動劇烈,成交價可能會讓你嚇一跳。所以更常用的是「限價單」(Limit Order),你可以指定一個價格,只有達到或優於這個價格才會成交,確保你買在想要的價位。
再來是「停損單」(Stop Loss Order),這可是保護荷包的好幫手。你可以設定一個「觸發價格」,當股價跌到或跌破這個價格時,你的單子就會自動變成市價單賣出,防止損失繼續擴大。但要注意,在股價急跌時,市價單的成交價可能比你預期的更低。這時候,「限價停損單」(Stop Limit Order) 就派上用場了,它結合了停損和限價,觸發停損價後轉為限價單,能避免股價急跌時成交價過低。如果你想「讓獲利繼續飛」,則可以使用「跟蹤止損單」(Trailing Stop Order),這是一種聰明的停損單,它的停損價會隨著股價的上升而自動向上調整,你可以設定一個固定的金額或百分比,這樣就能鎖定大部分獲利,同時保留上漲空間。此外,還有各式各樣的「條件訂單」(Conditional Order),比如「全有或無」(AON),只有在能全數成交的情況下才執行,讓你的交易策略更靈活。
對於新手或小資族,最推薦的投資策略莫過於「定期定額」或「定期定股」。想像一下,你每個月像存錢一樣,固定投入一筆錢(例如100美元或3000台幣),或是固定買進幾股美股ETF或股票。這樣的好處是,你不必每天盯盤,能降低平均成本(股價高時買少一點,股價低時買多一點),大大減少投資壓力。如果你手上有筆閒錢,且認為某檔標的已經跌到你覺得非常有吸引力的價位,那麼「單筆投入」也是個選擇,但這就考驗你的眼光和承受波動的能力了。
投資美股,除了交易本身,稅務問題也得搞清楚,畢竟這是跨國的交易,跟我們在台灣的稅務規定有些不同。對台灣投資者來說,美股買賣的「資本利得」(也就是你賣股票賺到的價差)目前是「免稅」的,這點非常棒!但如果你領到「美股現金股利」(也就是配息),美國政府會先預扣30%的稅款,這通常券商會自動幫你處理好。此外,台灣有個「海外所得稅」的規定,如果你單筆或全年海外所得達到100萬台幣以上就需要申報,但如果你全年的「基本所得額」沒有超過670萬台幣(有些資料說是750萬台幣),基本上還是免納稅的。所以對於一般散戶來說,這部分的稅務影響通常不大。
有趣的是,不同國家的稅務規定會很不一樣。舉例來說,加拿大的投資者就可以善用他們的「註冊退休儲蓄計畫」(RRSP) 或「免稅儲蓄帳戶」(TFSA) 來做美股投資。RRSP帳戶的投資收益可以遞延課稅,對長期退休規劃非常有利,而且根據加拿大和美國的稅收協定,還可以豁免15%的美國股息預扣稅,是個很棒的稅務優勢。TFSA雖然投資收益免稅,但供款不能扣稅,而且美國股息預扣稅還是會扣。這些都說明了,了解當地稅務政策和帳戶類型對投資效率有多麼重要。此外,在海外券商開戶,你還會遇到「現金帳戶」(Cash Account) 和「保證金帳戶」(Margin Account) 的選擇。現金帳戶不能透支、不能賣空、不能用槓桿,風險較低,適合新手;而保證金帳戶則可以借錢交易、做空、當沖,適合更有經驗的投資人。
聊了這麼多美股的「光明面」,總得提提它的「陰影」,也就是風險。俗話說得好,「投資有賺有賠,申購前請詳閱公開說明書」。
美股的優勢很明顯:
- 市場規模大到嚇人: 剛剛提過,美國市場規模是全球數一數二,這意味著它有著超高的交易量和流動性,進出市場都很方便,而且潛在的投資機會也多得數不清。
- 產業多元又創新: 美國股市裡,高科技(佔27.4%)、醫療保健(佔14.1%)等都是明星產業,充滿了創新和成長動能,這跟加拿大市場主要金融和材料產業不同,剛好能幫你的投資組合「分散風險」。
- 盈利能力強: 根據統計,標普500指數(衡量美國大型企業的關鍵指數)的回報率,截至2024年4月30日為10.48%,遠高於加拿大標普P/TSX綜合指數同期的4.68%,這說明美國上市公司的整體獲利能力更強。
- 增值潛力優異: 從2000年到2024年,美國市場的平均年回報率高達5.54%,也高於加拿大市場的4.26%,長期來看,美股的資本升值潛力是經得起考驗的。
- 資訊透明度高: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(SEC) 可是出了名的嚴格,上市公司資訊披露要求極高,這讓投資人能掌握更完整的資訊,做出更明智的判斷。
- 入場門檻低: 最小交易單位為1股,對小資族來說,連零用錢都能開始投資美股,買賣更方便靈活。
然而,投資美股也伴隨著獨特的風險:
- 外匯風險: 因為是用美元交易,新台幣兌美元的匯率波動會直接影響你的投資回報。你可能美股賺了錢,結果匯率一跌,換回台幣反而縮水了。
- 政治與經濟風險: 雖然美國市場成熟穩定,但它也可能面臨自己特有的政治事件(例如大選、政策變動)或經濟事件(例如通膨、升息、景氣衰退)帶來的衝擊,這些都可能導致市場波動。
- 槓桿交易風險: 如果你使用的是保證金帳戶,或是去玩期權、差價合約 (CFD) 等金融衍生品,這些都帶有很高的財務槓桿。操作不當,損失可能遠遠超出你投入的初始資金,甚至讓你「賠到脫褲」,這點務必特別小心,不適合新手嘗試。
總結來說,「如何買美股」這門學問,就像人生中許多大事一樣,不能光憑一股熱血。它確實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通往全球頂尖企業的窗戶,提供了參與高成長產業、分散風險的絕佳機會。但同時,我們也必須認識到它的市場規則、交易成本、稅務考量,以及最重要的——各種潛在的風險。
所以,我的建議是:如果你是個投資新手或小資族,可以考慮從「國內券商複委託」的定期定額或定期定股方案開始,選擇一些大型、穩定的美股ETF,比如追蹤標普500指數的ETF,這樣風險相對較低,也能避免熬夜盯盤的煩惱。等到你對美股市場的機制和風險有了更深的認識,資金也相對充裕了,再考慮轉往「海外券商」,那裡的手續費優勢和廣泛的商品選擇,會讓你的投資策略更加靈活。
最後,最重要的一點,就像我常常提醒大家的:投資前務必做好功課,別聽信不實消息。更要記住,任何投資都存在風險,美股也不例外。如果你對資金流動性不高,或是風險承受度較低,千萬不要輕易使用槓桿交易,或是投入過高比例的資金。分散投資永遠是降低風險的黃金法則,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裡,才能讓你的財富之路走得更穩健、更長遠! 祝大家都能在美股市場中,找到屬於自己的財富自由之路!
發佈留言
很抱歉,必須登入網站才能發佈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