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狂潮來襲!新手也能變身科技股達人?

Written by:

最近是不是常常聽到身邊的朋友,或是電視新聞裡,大家都在熱烈討論「納斯達克綜合指數」又創新高了,或是怎麼又跌了一大跤?搞得你一頭霧水,心裡可能想著:「納斯達克?那是個啥?聽起來好像很厲害,但跟我有什麼關係?」別擔心,今天我就來跟你聊聊這個高科技界的「風向球」,保證讓你聽完茅塞頓開,甚至能跟朋友小聊兩句,變身半個財經小達人!

朋友小美最近就問我:「老編啊,我每次聽到納斯達克綜合指數(NASDAQ Composite Index),腦袋就打結。它到底是什麼?跟我們一般小老百姓有什麼關係啊?」我笑了笑,跟她說,其實納斯達克綜合指數,簡稱「納指」,就像是美國高科技和新興產業的「成績單」。你想想,就像學校裡有分班,有些班級是傳統強項,有些班級則是創新實驗班。納指就是這個「創新實驗班」裡所有同學的總成績,而且還是那種把「資優生」的成績加權算得比較重的算法。它涵蓋了大概三千家上市公司,這些公司可不是隨便阿貓阿狗,裡面有搞資訊科技的,有玩生物科技的,還有我們每天都離不開的網路公司,總之,都是些走在時代尖端的佼佼者。所以,納指的漲跌,不只代表這些高科技公司過得好不好,更像是對未來科技發展的一種預期,它跳動一下,全球的資金流向都可能跟著轉向,對我們日常生活,甚至經濟成長都有著意想不到的影響呢。

你可能會問,這個「納斯達克」聽起來這麼專業,它是怎麼來的?它的歷史有多久了?其實啊,納斯達克證券市場(NASDAQ Stock Market)在1971年2月8日就正式啟動了,當時納指的基期點位設定在一百點。剛開始的時候,它還只是個小小的報價系統,但隨著高科技產業的蓬勃發展,特別是到了1990年代末期的「網際網路泡沫」時期,納指簡直像坐了火箭一樣,一路狂飆!還記得2000年3月10日嗎?納指飆到5048.62點的歷史高點,那時候大家都在說「科技股永遠不敗」,結果沒多久泡沫破裂,納指跌得慘不忍睹,到2002年10月跌到1108.49點,簡直是從天堂掉到地獄。不過呢,高科技產業的韌性是驚人的,經過一番沉潛與調整,特別是智慧型手機和雲端運算的興起,納指又開始緩慢復甦。到了2020年6月9日,它竟然首次突破了歷史性的10000點大關,簡直是浴火重生!而更讓人驚訝的是,進入2024年,納指更是乘著人工智慧(AI)這波巨浪,屢創新高。到了2024年12月11日,它首次站上了20000點這個驚人的數字,還記得那時收盤漲了1.77%,市場一片歡騰。隨後在2024年12月16日,更是寫下了20204.58點的紀錄新高,這背後呀,無非是科技巨頭們在晶片、雲端運算和人工智慧模型開發上持續發力,讓市場對他們的未來充滿了信心。

說到科技巨頭,納斯達克綜合指數裡最閃耀的明星,當然就是那些耳熟能詳的科技大咖們了。截至2025年3月,光是市值前十名的公司,就幾乎是全球經濟的半壁江山了。像是蘋果公司(Apple Inc.),它的手機、電腦、服務無處不在;還有微軟公司(Microsoft Corp.),不只作業系統,現在靠著雲端運算和人工智慧更是賺得盆滿缽滿;亞馬遜公司(Amazon.com Inc.),從線上購物到雲端服務,簡直無所不能;還有那對雙胞胎,字母控股公司(Alphabet Inc. Class A)和字母控股公司(Alphabet Inc. Class C),也就是我們常說的Google,搜尋引擎、YouTube、自駕車,什麼都玩;還有近期最炙手可熱的輝達公司(NVIDIA Corporation),它可是人工智慧晶片的霸主,可以說是這波AI熱潮的幕後英雄;再來是臉書的母公司Meta平台公司(Meta Platforms Inc.),搞元宇宙搞得風生水起;電動車的領頭羊特斯拉公司(Tesla, Inc.),一舉一動都是新聞焦點;以及科技基礎設施的重要玩家博通公司(Broadcom Inc.)。喔對了,裡面還有一個比較特別的「非科技股」:百事公司(PepsiCo, Inc.),這家賣飲料零食的公司也榜上有名,證明納斯達克綜合指數雖以科技為主,但也包容性十足。這些公司的表現,可說是直接影響著納指的走勢,也牽動著整個高科技產業甚至全球經濟的脈搏。

你可能會想,美國股市不只有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吧?還有什麼道瓊、標普的,它們之間有什麼不一樣呢?嗯,這就像你去餐廳點菜,有不同的菜色選擇。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嘛,就像是「高科技創新套餐」,裡面都是最前衛、最新興的科技公司,它強調的是成長潛力,總共有大約三千檔股票,數量最多。而紐約道瓊工業平均指數(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)呢,它就是那個「經典藍籌股套餐」,裡頭只有三十支股票,都是美國歷史最悠久、規模最大、最穩重的「老牌」大公司,像是通用電氣公司(General Electric Company)、麥當勞公司(McDonald’s Corporation)這些,它代表的是傳統工業和大型企業的表現。至於標準普爾500指數(S&P 500 Index),它就像是「綜合大雜燴套餐」,涵蓋了大概五百家來自各行各業的代表性公司,覆蓋面最廣,可以說是更能全面地反映整個美國股市的健康狀況,也是許多市場分析師最常參考的指數。另外,納斯達克還有一個兄弟指數叫納斯達克100指數(NASDAQ-100 Index),這個指數更聚焦,只選了納斯達克上市的市值前一百名的非金融行業股票,如果你想專攻高科技和網路股,這個指數就更符合你的胃口了。

說到這裡,你可能迫不及待想知道,這個高科技的風向球最近到底怎麼了?它是不是一直在漲呢?其實啊,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最近的走勢,簡直像坐雲霄飛車一樣刺激。雖然它在2024年底創下了20000點的歷史新高,讓許多投資人樂開懷,但進入2025年,市場的波動就明顯加劇了。舉個例子,在2025年4月3日,納指竟然暴跌了5.97%,創下2020年3月以來的最大跌幅,隔天4月4日又跌了5.82%,讓不少人嚇出一身冷汗。還有2025年4月10日,科技股和晶片股更是普遍下跌,像是美光科技(Micron Technology)、超微半導體(Advanced Micro Devices)都跌了超過6%,連蘋果、輝達(NVIDIA)、特斯拉(Tesla)這些大咖也跌了逾4%,這讓市場上的氣氛一度非常緊張。不過呢,股市就是這樣,有跌有漲。到了4月24日,納指又大幅收漲了2.50%,像是在告訴大家:「我還沒倒下呢!」而到了5月17日,納指更是收漲0.52%,讓當週的累計漲幅達到了驚人的7.15%,這就證明了科技股的強勁彈性。這些上沖下洗的走勢,顯示出市場上多空雙方的拉鋸非常激烈,有獲利了結的壓力,也有看好未來科技發展的資金持續進場。一些技術分析的專家會說,納指現在可能接近一個「阻力區」,動能有點減弱,可能會有下跌修正的空間;但也有另一派觀點認為,市場整體還是非常強勢,這種回調反而是「逢低吸納」的好機會。這就像是一場拔河比賽,兩邊都在用力,所以未來怎麼走,還得密切觀察。值得一提的是,即使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(Federal Reserve)在2024年12月宣布降息25個基點,這通常會被視為對股市利好,但當時熱門中概股(在美上市的中國概念股)整體卻是下跌的,像是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(NASDAQ Golden Dragon China Index)就跌了2.41%,這說明了金融市場的複雜性,單一因素往往不能完全解釋所有現象。

既然納指這麼迷人又充滿挑戰,那我們這些小老百姓要怎麼參與呢?其實有幾種比較常見的方式可以讓你跟上這波高科技列車。最直接的方式當然是投資相關的股票,但如果你覺得選股太麻煩,可以考慮交易所買賣基金(ETF)。就像是買一個「科技股大禮包」,你不用自己去挑選每一支股票,ETF會幫你把一籃子高科技股票打包好,你買進ETF就等於同時投資了這些公司,風險相對分散。其中,專門追蹤納斯達克100指數的ETF就很受歡迎,因為它聚焦在那些最大的非金融科技公司。此外,還有期貨(Futures)和差價合約(CFD)這些金融工具。特別是差價合約,它的優勢是可以使用槓桿,也就是說,你只需要投入一小部分的保證金,就可以操作更大金額的交易,這樣小額資金也能參與高效率的市場波動。而且,它基本可以24小時交易,並且能夠讓你多空雙向操作,也就是說,不管市場上漲還是下跌,你都有機會賺錢。不過,也正是因為槓桿的特性,雖然能放大收益,也會放大風險,所以這可不是隨便玩玩的遊戲。

最後,我想給所有對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感興趣的朋友一個真心建議。納指雖然充滿了吸引力,是高科技發展的「金雞母」,但它同時也是一個「高風險、高報酬」的市場。還記得我們前面提到的它像坐雲霄飛車一樣的走勢嗎?這就意味著它的價格極容易波動,一下子漲得你心花怒放,一下子又跌得你心驚膽跳,而且還會受到金融、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外部因素的影響。特別是保證金交易這種方式,會大幅放大金融風險,如果你沒搞懂就貿然進場,很可能導致部分甚至全部的投資損失。所以,在任何投資前,都請務必充分了解相關的風險與成本,仔細評估自己的投資目標、經驗水平以及對風險的承受能力。如果你覺得自己還是個新手,或對某些金融工具不太熟悉,那請務必尋求專業的財務顧問意見,就像是出遠門前要先請教導遊一樣。網路上的數據,不一定都即時或準確,它們可能只是做市商(market maker)提供的指示性參考,不能直接拿來當作交易的唯一依據。市場有風險,投資需謹慎,這句話可不是說說而已。切記,若資金流動性不高,或是沒做好功課,建議先評估再採取任何投資策略。穩健踏實地學習,才能在這波科技浪潮中,找到屬於自己的機會。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