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斯達克是什麼?新手也能看懂的科技股投資攻略

Written by:

嘿,你是不是也常常在新聞上看到「那斯達克」這四個字,然後心裡想著:「這到底是什麼東東啊?聽起來好像很厲害,但跟我有什麼關係呢?」別擔心,今天我就來跟你好好聊聊,這個聽起來有點神秘,卻又跟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「那斯達克」!

想像一下,如果股市是一個巨大的遊樂園,那「那斯達克」(NASDAQ,全稱「全國證券交易商協會自動報價系統」) 就會是裡面最潮、最新穎的那個科技探索區。它跟一般傳統的遊樂設施很不一樣,從一開始就決定要走電子化路線,簡單來說,就是你可以透過電話或網路直接交易,不用像以前那樣擠在交易大廳裡大聲喊價。這個特別的「科技遊樂園」在1971年2月4日創立,雖然表面上的交易中心就設在紐約熱鬧的時代廣場,但骨子裡它可是全球第一個全程電子化的證券交易市場,主要吸引的都是那些酷炫的高科技、資訊科技(IT)還有網路相關的新興公司來這裡「擺攤」,所以被譽為全球最大的新興產業股市一點也不誇張。

你可能會好奇,那既然有那斯達克,是不是還有其他的「遊樂園」呢?當然有啊!在美國,最常被拿來跟那斯達克比較的,就是歷史悠久的「紐約證交所」(NYSE,紐約證券交易所)。如果說那斯達克是科技新創公司的大舞台,像我們常用的蘋果公司、微軟公司、亞馬遜公司這些科技巨頭都是它的座上賓,那麼紐約證交所就像是那些歷史悠久、規模龐大的「百年老店」,比如可口可樂、高盛集團這類的大型優良企業,通常都在那裡掛牌。紐約證交所的市價總值目前還是全球最大,可以說兩者各有各的特色和客群。所以,當你在討論「那斯達克是什麼」的時候,別忘了它背後代表的是一股強大的科技創新力量!

好啦,接下來,我們來看看那斯達克這個「科技遊樂園」裡,有哪些「明星指數」吧!最常聽到的有兩種,一個是「那斯達克綜合指數」(NASDAQ Composite Index),另一個是「那斯達克100指數」(NASDAQ 100 Index)。那斯達克綜合指數就像是這個科技遊樂園的「總成績單」,它把所有在那斯達克上市的近3,000檔股票都算進去,而且計算方式是看公司市值的大小來決定權重,市值越大的公司影響力就越大。這個指數不只包含美國本土企業,連一些不動產投資信託(REITs)跟美國存託憑證(ADRs)也在裡面,可以說是觀察高科技和網路產業整體動向的一面鏡子。

至於「那斯達克100指數」呢,它則是從那斯達克綜合指數裡,精選出市值排名前100名、但特別把金融行業的公司排除掉的「資優生班」。為什麼要排除金融股呢?因為這樣才能更純粹地聚焦在那些高科技和網路領域的發展上。想想看,這個班級裡坐的都是誰?包括蘋果公司、微軟公司、亞馬遜公司、字母控股(Alphabet,就是Google的母公司)、輝達公司、Meta平台公司(以前叫Facebook)、特斯拉公司、博通公司這些世界級的資訊科技行業領頭羊,還有像百事公司、好市多批發公司這樣的消費巨頭,是不是光聽名字就覺得很厲害?根據最新的數據,光是這前十大成分股,它們的權重就佔了整個指數將近五成!這表示這些科技巨頭的表現,對那斯達克100指數來說,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,當然也因此讓這個指數的波動性相對會比較大一點。

說到美國股市,除了那斯達克指數,你一定也聽過「紐約道瓊工業指數」(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)和「標普500指數」(S&P 500 Index)吧?這三個指數就像美國股市的「三國鼎立」,各自代表著不同的面向。紐約道瓊工業指數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指數,它選了30支最具代表性的「藍籌股」,也就是那些規模大、營運穩定的優質公司,但因為成分股數量有限,所以沒辦法完全代表整個市場。而標普500指數則涵蓋了在紐約證交所和那斯達克上市的500支代表性股票,它的計算方式也比較全面,被普遍認為是衡量美國股市整體表現最具代表性的指標。簡而言之,那斯達克指數專注在科技和新興產業的脈動;道瓊工業指數則看重那些歷史悠久、營運穩定的「老字號」公司;而標普500指數則像是一張「美國企業總體健康報告」,涵蓋面最廣,能讓你一覽美國股市的整體面貌。

那麼,如果你想參與那斯達克這波科技浪潮,該怎麼做呢?首先要搞清楚,那斯達克指數本身只是一個統計數字,你沒辦法直接買賣它。想像它就像一個班級的平均分數,你不能去「買」這個平均分數,但你可以買這個班級裡的學生,或是追蹤這個班級表現的「基金」。最常見的長期投資方式,就是透過追蹤那斯達克100指數的股票型指數基金(ETF)。例如美國的QQQ或台灣也有發行的00662(富邦那斯達克100),這些ETF就像是一個「一籃子的股票」,幫你把那斯達克100裡那些科技巨頭都打包買起來,可以有效分散風險,又能跟著這些科技巨頭一起成長,對於想參與科技發展但又不想花太多時間研究單一股票的人來說,非常方便。

那如果想做短線操作呢?這時候就可以考慮使用指數期貨、選擇權或差價合約(CFD)。特別是差價合約,它有槓桿效益,交易時間幾乎是24小時,而且可以多空雙向操作,也就是說,不管市場上漲或下跌,你都有機會賺錢。不過,這裡一定要特別提醒你,雖然這些工具看起來很誘人,但它們的風險也相對高很多,尤其是那斯達克指數本身就比較「活潑好動」,多頭時期可能漲得很兇,但空頭時期跌起來也毫不手軟。根據過去的數據,從1971年成立到2020年底,那斯達克綜合指數上漲了約128倍,但在2025年4月3日,那斯達克指數曾跌了5.97%,創下2020年3月以來最大跌幅,可見它的波動有多劇烈。所以,如果你考慮投資,務必要評估自己的資金流動性跟風險承受能力,別被一時的漲跌沖昏頭喔!

講到那斯達克,就不得不提它在科技創新領域扮演的核心角色。它被大家譽為「全球科技股主場」,不只匯聚了資訊科技、生物科技,還有近年來最夯的人工智慧(AI)、清潔能源等領域的創新企業。很多我們聽過的「獨角獸」企業,也就是那些還沒上市但估值已經非常高的公司,它們首次公開發行(IPO)的首選地通常就是那斯達克。那斯達克上市的企業,像是蘋果公司推出M系列晶片、微軟公司(Microsoft)的雲端服務Azure、輝達公司(NVIDIA)的圖形處理單元(GPU)等,這些都常常引領全球技術標準的制定,帶動整個產業鏈的升級。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全球的資本市場都緊盯著那斯達克的動向,因為它真的就是全球科技趨勢的風向球!

特別是在這波人工智慧(AI)革命中,那斯達克的上市公司更是核心中的核心。想想看,現在最火紅的AI晶片是誰家做的?輝達公司!它們的H100、A100晶片簡直供不應求。微軟公司作為OpenAI的主要投資方,更是把生成式預訓練轉換器模型(GPT)技術整合到旗下的Copilot等產品,他們的Azure雲端運算服務也是AI發展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。字母控股(Alphabet)旗下的Google有領先全球的AI實驗室DeepMind,推出了生成式人工智慧Gemini,還有他們自研的張量處理器(TPU)晶片。亞馬遜公司(Amazon)的網路服務(AWS)提供了各種AI雲端解決方案,還有Bedrock這樣的生成式AI服務。而Meta平台公司則開源了大型語言模型Llama 2,並且積極將AI助手整合到社交平台,同時也大力研發擴增實境/虛擬實境(AR/VR)技術。這些公司幾乎都是那斯達克的「明星球員」,它們的創新和佈局,直接決定了全球AI產業的發展方向。甚至有時候,市場上的風吹草動,像是2025年5月28日特斯拉暴跌逾14%,或者某家新上市的中國公司(如2025年4月18日霸王茶姬在那斯達克上市首日漲超15%)都可能引發市場的關注與波動。

總而言之,那斯達克不僅僅是一個股市指數,它更是全球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的縮影。如果你對科技趨勢感興趣,或是想參與這波改變世界的浪潮,理解「那斯達克是什麼」絕對是一個很好的開始。它像一個充滿活力的加速器,把最前沿的科技企業匯聚在一起,推動著人類社會不斷向前發展。

不過,投資有賺有賠,這是老生常談,但對那斯達克這類科技股指數尤其重要。因為它高度集中在科技產業,導致其波動性比其他更分散的指數來得高。在市場行情好時,它能讓你感受到火箭般的速度,但若遇到逆風,也可能像雲霄飛車一樣刺激。因此,我會建議你,在決定投入資金前,一定要先搞清楚自己的財務狀況和風險承受度。如果你資金流動性不高,或者心臟不夠大顆,那務必謹慎再謹慎,多做功課,或是考慮透過更穩健的方式來參與,例如分批投入追蹤指數的ETF,而不是把所有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。投資是一場馬拉松,而不是百米衝刺,穩健才是王道!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