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金現在可以買嗎?專家沒說的真相,小資族投資指南

Written by:

最近,有個朋友急匆匆地跑來問我:「老編啊,你看現在黃金這麼貴,還能買嗎?身邊好多人都說要衝,我是不是也該跟上?」這問題可真夠熱門的,幾乎成了大家茶餘飯後討論的焦點。黃金,這東西聽起來就金光閃閃、財源滾滾,但究竟是投資的「神仙股」,還是說穿了只是一塊「漂亮的石頭」?特別是現在黃金的價格,簡直跟坐了火箭一樣,過去一年半,國際金價就這樣不知不覺地漲了將近六成,甚至一度衝破了每盎司3,500美元(這可是歷史新高啊),連台灣的黃金價格也在2024年10月30日創下每公克2,887新台幣的紀錄。面對這番光景,我們這些小老百姓,是不是真的該閉著眼睛就跳進去呢?「黃金現在可以買嗎?」這個大哉問,可不是一句「買」或「不買」就能簡單回答的。

要搞懂這個問題,我們得先看看國際間那些金融大咖們是怎麼說的。你可能聽說過摩根大通(JPMorgan Chase)對黃金未來抱持樂觀態度,他們預計到2026年底,金價甚至能漲到每盎司4,250美元,這聽起來是不是很誘人?美國銀行(Bank of America)也看好,認為明年就能衝上每盎司4,000美元的大關,原因是美國那不斷膨脹的財政赤字讓他們有點擔心。另外,高盛(Goldman Sachs)則把2025年底的預測價調高到每盎司3,300美元,瑞銀(UBS)也看到每盎司3,200美元。花旗銀行(Citibank)雖然保守一點,但三個月目標價也上調到每盎司3,500美元,2025年平均也預估在每盎司2,900美元。連路透社(Reuters)的調查都顯示,專家們普遍預測2025年黃金的平均價格會首次突破每盎司3,000美元,來到3,065美元。聽起來,幾乎整個華爾街都對黃金的未來充滿期待,這背後當然不是沒來由的。

說到金價為什麼會漲成這樣,就像我們買菜會看季節、看供需一樣,黃金市場也有它自己的一套邏輯。最直接的因素,就是大家都在等著美國聯準會(Federal Reserve,簡稱 Fed)降息。你想想看,當銀行存款利息降低了,資金放在那裡就沒那麼划算了,大家就會開始尋找其他能保值甚至增值的管道,黃金自然就成了香餑餑。其次,全球各國的中央銀行(Central Bank)也在瘋狂買黃金,尤其是新興國家,他們好像約好了一樣,把黃金當成「定海神針」,來抵抗美元的潛在風險,這也大大增加了市場對黃金的需求。再來就是地緣政治風險,像是貿易戰、關稅政策,甚至是區域衝突,這些不確定性就像一片片烏雲籠罩在國際經濟上空,大家為了避險,自然會把錢轉投到黃金這種被視為「亂世英雄」的資產上。還有通貨膨脹預期,我們的錢越來越不值錢,黃金這種稀有物資就成了對抗物價上漲的利器。當然,有漲就有跌,金價也偶爾會耍耍脾氣,像以色列與伊朗衝突暫時緩和後,金價就跌了大概2%,或者當股市大跌,投資人為了彌補損失,可能也會把手上的黃金變現,來填補其他地方的資金缺口,這些都會讓金價短期內出現波動。

不過,就像我這位朋友小美問的,黃金現在可以買嗎?在這個問題上,股神巴菲特(Warren Buffett)的看法,可是和這些金融巨頭們大相徑庭。巴菲特老爺子向來對黃金興趣缺缺,甚至明確表示,他認為黃金作為保值工具的排名「非常非常低」。在他眼中,黃金就像是個「不會下蛋的雞」,你把它放在保險箱裡,它不會長出更多黃金,也不會給你帶來租金收入,更不會像一家公司那樣,透過經營產生利潤。他偏愛的是那些「有生產力」的資產,比如內布拉斯加州的100英畝農地,可以種植作物帶來收益;又比如公寓大樓,能產生源源不斷的租金收入;還有股票指數型基金(Index Fund),比如標準普爾500指數(S&P 500 Index)基金,透過投資一籃子的優秀公司,讓你的財富跟著企業的成長而增長。巴菲特用波克夏哈薩威(Berkshire Hathaway)的例子,狠狠地證明了這一點:在他接手波克夏哈薩威的六十年裡,公司的價值成長了將近58,664倍,而黃金同期只漲了不到100倍。這差距,可不是一星半點啊!所以,對巴菲特來說,黃金充其量只是個避險工具,而非能創造長期財富的生產性資產。他甚至在尋找大型投資標的期間,寧願把大量現金暫時放在美國政府債券裡,也不願去碰黃金。對一般投資人,巴菲特更建議簡單買進並長期持有標準普爾500指數基金,因為被動投資的效果往往出乎意料的好。

那麼,既然黃金現在可以買嗎這個問題這麼複雜,如果我真的想投資黃金,又該怎麼做呢?首先,你得問自己幾個問題:你投資黃金的目的是什麼?是為了對抗通膨?還是為了避險?你的風險承受能力如何?是喜歡刺激的期貨(Futures),還是穩穩當當的黃金存摺?這些都決定了你適合哪種黃金投資方式。常見的黃金投資管道,從最直觀的實體黃金(像是金條、金飾、金幣),到銀行提供的黃金存摺,或是可以在證券戶交易的櫃買黃金現貨交易平台(這還能提領實體黃金喔),再到像股票一樣方便交易的黃金指數型基金(ETF),或是由專家代為操作的黃金相關基金,甚至還有高槓桿的黃金期貨或差價合約(CFD),這些工具各有優缺點。實體黃金雖然看得見摸得著,但買賣價差大、保管麻煩還有失竊風險;黃金存摺方便,但有稅務申報問題;ETF和基金雖然流動性高、交易成本低,但有追蹤誤差和下市風險;至於期貨和差價合約,那可是高風險高報酬的遊戲,一個不小心就可能「斷頭」,非常不適合新手。

所以在考慮「黃金現在可以買嗎」這個問題時,不能光看它「閃閃發光」的一面。記住,沒有一種投資是萬靈丹。專家們普遍建議,把黃金當作投資組合中的「配角」就好,配置比例大約在1%到10%之間,有個說法是5%到7%也很好,目的是為了分散風險,而不是指望它讓你一夜暴富。黃金通常和股票、債券走勢不同調,當股市或經濟動盪時,它往往能發揮避險的功能,像個保險一樣,為你的資產提供一些保護。當金價處於高點時,如果你的資金流動性不高,或者你對市場波動的承受度有限,建議可以考慮採取定期定額的方式小額分批投入,而不是一次把所有資金都押進去,這樣可以分散高點買入的風險。

⚠️ 投資有賺有賠,黃金雖然有其獨特的魅力,但其價格波動受多重因素影響,包括美國聯準會的利率政策、全球通貨膨脹的狀況、主要國家的經濟成長力道,以及國際地緣政治的風雲變幻。這些因素都可能讓金價在短期內急劇上漲或下跌。因此,在做出任何投資決策前,請務必先審慎評估自己的財務狀況、投資目標與風險承受能力,並建議諮詢專業的財務顧問。永遠不要投入你輸不起的資金,這才是最重要的投資心法。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