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最近,朋友小雅神神秘秘地問我:「老王啊,你聽過VIX指數嗎?聽說這東西跟股市反著來,是股民的『恐慌溫度計』,真的假的啊?」她一臉焦慮,看來最近的股市動盪讓她沒少操心。確實,最近全球市場就像坐雲霄飛車,忽上忽下,讓人心臟都快跳出來了。通貨膨脹的壓力像隻無形大手,緊緊掐著大家的荷包;美國聯準會(Federal Reserve,簡稱聯準會)又一副「升息升到你服氣」的鷹派姿態,再加上企業財報不盡理想,各種消息混雜在一起,投資人的心情自然七上八下。這種時候,我們口中的「恐慌指數」,也就是VIX指數,就成了許多人茶餘飯後討論的焦點。
別以為這個VIX指數是個什麼高深莫測的天文數字,它其實離我們的生活很近。你可以把它想像成股市的「血壓計」,當大家心裡忐忑不安,市場瀰漫著一股「挫咧等」的氛圍時,它的數值就會飆高;反之,如果市場歌舞昇平,大家覺得一切都好,它就會悄悄地往下降。這可不是隨便喊喊的,VIX指數是由芝加哥期權交易所(Chicago Board Options Exchange,簡稱CBOE)精心計算出來的,它衡量的是標準普爾500指數(S&P 500 Index)未來30天預期的波動程度,用年化百分比來表示。簡單來說,它不是在預測股價會漲還是跌,而是預測股價「會不會大起大落」。所以,當VIX指數高高掛起,代表投資者預期未來市場可能會「很不平靜」,無論是噴出大漲還是崩盤大跌,都會讓這個指標上揚。反過來說,如果VIX指數很低,那可能代表市場太過樂觀,反而潛藏著不為人知的風險,就像暴風雨前的寧靜。也正因為VIX指數常常與標準普爾500指數呈現「你跌我漲,你漲我跌」的強烈負相關性,它才被廣泛應用,成為投資組合避險,甚至進行波動率投機的重要工具。

說到最近的市場狀況,那真是一波三折。根據市場觀察(MarketWatch)和雅虎財經(Yahoo Finance)的分析,美國股市的不確定性高到嚇人,標準普爾500指數多次在關鍵支撐位附近「掙扎求生」。更讓人心煩的是,消費物價指數(Consumer Price Index,簡稱CPI)顯示,即便來到一月,通膨數據依舊「火熱」,比大家預期的還要高。這下可好,聯準會哪還坐得住?他們的官員不只一次放話,為了壓制通膨這隻猛獸,可能會採取比原先預期更積極的升息步伐。升息聽起來很遙遠,但它其實關係著我們每個人的錢包。利率一高,企業借錢成本增加,投資意願降低;消費者貸款負擔加重,信用卡債務甚至已經衝到歷史新高,拖欠率也跟著加速。這些都會讓大家對經濟成長放緩,甚至會不會陷入衰退的擔憂加劇。市場的這份謹慎情緒,也自然反映在VIX指數的波動上。儘管零售銷售數據看起來還不錯,但通膨這座大山不移開,市場就只能在「經濟成長動能」和「通膨挑戰」之間拔河,眼睛緊盯著聯準會的一舉一動。道瓊工業平均指數(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)近期下跌,而那斯達克綜合指數(NASDAQ Composite)雖然一度從盤中跌勢中拉回,但整體市場氛圍依然詭譎多變。
你或許會問,這個VIX指數到底數值多少才算「恐慌」呢?其實它有幾個約定俗成的「參考標準」。通常來說,如果VIX指數在10到20之間,那恭喜你,市場目前還算是「風平浪靜」;但要是衝破20,那可要提高警惕了,市場已經有點「不穩定」的跡象;如果飆到30以上,哎呀,市場的「緊張感」就相當明顯了;要是突破40,那幾乎就是進入「恐慌狀態」了,大家都在想著要怎麼保住自己的資產。反過來,如果VIX指數低於10,這時候市場可能過於樂觀,就像在沙灘上開派對,卻沒注意到遠方正在形成的海嘯,潛在的風險往往在這時候醞釀。回顧歷史,VIX指數可是見證過不少「驚濤駭浪」。你還記得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嗎?那年10月,VIX指數一度衝上96.40,創下歷史最高紀錄,幾乎要破百,股市血流成河。到了2020年3月,新冠疫情大流行,VIX指數也飆到了85.47,排在歷史第二高。其他像是2015年8月,因為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憂慮,VIX也曾飆到53.29;2018年2月,市場擔憂美國經濟衰退,VIX也來到50.30;甚至在更早的1998年10月,俄羅斯債務違約加上長期資本管理公司(Long-Term Capital Management,簡稱LTCM)基金破產,VIX也曾經達到49.53。這些血淋淋的數字,都訴說著市場在巨大不確定性面前的恐懼。當然,VIX指數也有過極度「佛系」的時候。它的歷史平均值大約在19.04(根據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數據,統計自1990年至2008年10月),而歷史最低值則出現在2017年11月,當時僅有8.56。其他像1993年、2005年、2006年、2007年等年份,VIX指數也都曾低於10,這通常伴隨著市場的高度繁榮和投資者的極度樂觀情緒。
那麼,這個看似神秘的VIX指數,對我們普通投資人來說,究竟有什麼實際的用途呢?它可不只是一個用來「看戲」的指標,更可以成為你投資策略上的「神助攻」。首先,最常見的就是「投資組合避險」。就像我們前面提到的,VIX指數通常與股指呈現負相關。想像一下,如果你預期股市可能要來個急轉直下,除了直接賣出股票外,你還可以考慮買進VIX相關的金融產品,例如VIX期貨或VIX期權。這樣一來,如果股市真的下跌,你的股票資產縮水,但VIX相關產品卻可能因為VIX指數飆升而獲利,兩者之間形成一種對沖(hedging)關係,就像給你的投資組合買了一份保險,降低整體的風險。
其次,對於膽子比較大、對波動率有研究的投資者來說,VIX指數還能用來進行「波動率投機」。這就像猜拳一樣,你預期未來市場會大幅震盪,不論漲跌,只要「動起來」,你就可以透過買賣VIX期貨、VIX期權,甚至是相關的交易所交易基金(Exchange Traded Fund,簡稱ETF)或交易所交易債券(Exchange Traded Note,簡稱ETN)來賺取利潤。例如,市面上就有標準普爾500 VIX指數短期期貨交易所交易債券、標準普爾500 VIX指數中期交易所交易債券,以及VIX指數短期交易所交易基金、VIX指數中期期貨交易所交易基金等。這些都是直接與VIX指數掛鉤的金融產品,讓你可以根據自己對市場波動的判斷來進行多空操作。
此外,VIX指數還能提供一些「套利機會」。VIX期貨市場有一個特性叫做「均值回歸」,意思是VIX數值在經歷大幅波動後,最終會傾向回歸到一個平均水平。聰明的投資者會利用這種特性,或者找出期權價格的偏差,來進行套利。更有趣的是,VIX的波動甚至能影響到「貨幣交易」。一般來說,當市場恐慌情緒升高,VIX指數上揚時,厭惡風險的資金往往會從風險較高的資產中撤離,流向相對安全的貨幣,例如美元(US Dollar)或日圓(Japanese Yen)。如果你能提前洞察這種資金流向,或許也能在貨幣市場中找到布局的機會。舉例來說,像Moneta Markets(億匯)這類國際交易平台,多提供多種交易條件,供投資人選擇,這也讓投資人在布局這些策略時有更多元工具可以使用。
總而言之,VIX指數這個看似複雜的指標,其實是我們理解市場情緒、預判未來波動的一面鏡子。它不是預言水晶球,不能直接告訴你股價漲跌,但它卻能幫你評估市場的「心情指數」和潛在的「風險等級」。當VIX飆高時,它提醒你市場正在經歷巨大的不確定性,可能是個風險,也可能在恐慌中蘊藏著轉機。而當VIX低到一個不可思議的水平時,則是要你警惕,過度的樂觀可能會讓人忽略潛在的危險。
然而,就像任何投資工具一樣,VIX指數和其相關產品也並非萬靈丹。操作這些產品需要對市場有深入的理解,特別是VIX期貨和期權,它們的定價和到期日設計都比較複雜。波動率投機更是高風險的行為,因為波動率的方向判斷本身就極具挑戰性。若您對VIX指數的運作機制不甚熟悉,或資金流動性不高,強烈建議您在考慮任何相關策略之前,務必進行充分的研究與風險評估,甚至尋求專業財務顧問的意見。畢竟,投資市場風雲變幻,唯有知己知彼,方能立於不敗之地。希望這次的解析,能讓您對VIX指數有更清晰的認識,讓它不再是遙不可及的金融術語,而是您投資路上的一盞明燈。
發佈留言
很抱歉,必須登入網站才能發佈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