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`html
朋友小玲最近愁眉苦臉地跟我說:「阿哥,你整天看那些財經新聞,股市上上下下,看得我心驚膽跳,都快『恐慌』了!有沒有什麼指標,能幫我們看看市場到底有多『恐慌』啊?」聽小玲這麼一說,我腦海中立刻浮現一個熟悉的老朋友——它就是鼎鼎大名的「恐慌指數」,學名叫做「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波動率指數」(Cboe Volatility Index),簡稱 `cboe vix指數`。這個指數啊,還真像一面鏡子,能映照出市場集體的情緒波動。今天,我們就來好好聊聊這個神奇的指數,看看它怎麼告訴我們市場是「風平浪靜」還是「風雨欲來」!
你可能會好奇,這個`cboe vix指數`到底是什麼來頭?它不像我們平常看的股票指數,直接反映股價的漲跌。簡單來說,它就像是市場為未來一個月可能發生的波動,預先打好的「心理預期」分數。這個分數怎麼算出來的呢?它不是憑空捏造,而是透過觀察一籃子的「標準普爾500指數」(S&P 500 Index)「期權」(Options)價格來決定的。你可以想像,期權是一種很特別的金融工具,它賦予買方在未來特定時間以特定價格買賣標的資產的權利。當大家對未來股市的不確定性越高,也就是越擔心股價會大漲或大跌時,這些期權的價格通常也會跟著水漲船高,而`VIX指數`就是把這些期權的隱含波動率加權平均後算出來的。所以啊,它其實反映的是市場對未來30天標準普爾500指數「隱含波動性」(Implied Volatility)的預期,數值越高,代表市場預期未來波動會越大,恐慌情緒也越濃。

這個`VIX指數`在1993年由`芝加哥期權交易所`(Cboe)正式發布,後來在2003年改良,改以影響力更大的標準普爾500指數作為計算基礎,從此地位更加穩固。那這個分數要怎麼看才準呢?有個大致的「恐慌程度」指標可以參考:如果`VIX指數`在10到20之間,通常代表市場氣氛還算穩定,大家心裡比較踏實;一旦衝破20,就得稍微提高警惕了,市場可能開始有點不穩;如果飆到30以上,那可就是市場進入「不穩定」狀態的警訊,風險明顯增高;要是破了40,恭喜你,你可能正見證歷史!這通常是市場極度恐慌,甚至伴隨重大危機的時刻。回想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,`VIX指數`就曾創下歷史新高89.53點,而2020年新冠疫情大流行時,也飆升到85.47點,這些驚人的數字,都預示著市場的劇烈震盪。有趣的是,`VIX指數`和`標準普爾500指數`之間通常呈現「蹺蹺板」的關係,也就是股市下跌的時候,`VIX指數`往往會往上衝;股市上漲的時候,它則會相對平穩或下降。
最近,`VIX指數`又不安分了。截至2025年4月4日,它的報價居然高達45.31點,比前一個交易日暴漲了超過五成!這數字落在「40以上」的恐慌區間,可見市場目前的緊張氣氛。翻開過去一年的數據,它在52週內的波動區間介於10.62到65.73之間,年初至今更是一路飆漲了161.15%,近一年漲幅更是高達177.13%。這些數據都像在告訴我們,市場近期確實經歷了一段很不尋常的「震盪之旅」。雖然`Cboe`分析師`Mandy Xu`曾經指出,儘管`VIX指數`在飆升,但市場尚未出現普遍的恐慌。不過,當我們看到這樣高的`VIX指數`時,還是應該多一份警惕。

那麼,是什麼原因讓`VIX指數`再次蠢蠢欲動,讓市場瀰漫著不安的情緒呢?這背後其實牽涉到多重因素,就像好幾條線纏繞在一起。首先,全球股市目前正處於一個方向不明的時期。你可能也感覺到了,美國股市,特別是`標準普爾500指數`,近期走勢相當掙扎,忽上忽下,讓人摸不著頭緒。在突破一個重要阻力位後,又迅速跌回,這讓不少人擔心是不是會引發更大幅度的下跌。接著,一些重量級企業的財報展望也為市場蒙上了一層陰影,像是零售巨頭`沃爾瑪`(Walmart)和家居裝修連鎖店`家得寶`(Home Depot)發布的財報,就因為對未來預期悲觀,導致股價下跌,連帶拖累了整個股市。
此外,投資者對當前的`通貨膨脹`(Inflation)問題,以及`聯準會`(Federal Reserve)可能持續「升息」(Interest Rate Hike)的預期感到非常焦慮。試想一下,如果物價一直漲,我們手上的錢越來越不值錢,而借錢的利息又越來越高,大家在花錢和投資上自然會更謹慎。更讓人不安的是,根據最新數據,美國的「信貸卡債務」(Credit Card Debt)已經達到歷史新高,而且拖欠率還在加速上升,這就像家裡的「財務警報」響了,顯示出許多消費者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。市場上現在流行一種說法叫「無著陸情境」(No-Landing Scenario),意思是經濟可能不會像預期的那樣「硬著陸」(Hard Landing)或衰退,但`通貨膨脹`卻會持續高企,這對`聯準會`來說是個燙手山芋。有分析師,比如知名債券投資者`Jeffrey Gundlach`就預測美國經濟將面臨「硬著陸」,而另一位專家`Raoul Pal`甚至大膽預言,當前的人工智慧(AI)熱潮可能演變成「史上最大泡沫」。這些悲觀的聲音,加上不少企業高管近期也紛紛唱衰美國經濟前景,都讓市場情緒更加複雜,進而反映在`VIX指數`的波動上。
說到`聯準會`,他們的`貨幣政策`(Monetary Policy)絕對是當前影響`VIX指數`和市場情緒的關鍵。最近出爐的1月份「消費者物價指數」(Consumer Price Index, 簡稱CPI)報告,通脹壓力遠超市場預期,單月漲幅達到0.5%,是去年10月以來最大的一次。同時,失業救濟金申領人數又下降,這表示勞動市場依然強勁。這些數據,就像給`聯準會`打了個強心針,讓他們覺得自己有足夠的空間繼續「升息」來對抗`通貨膨脹`。`聯準會`會議紀要也顯示,官員們對於進一步升息的態度非常堅定,甚至連`聯準會`官員`Mester`都曾公開表示,本月升息0.50個百分點的理由「令人信服」。美國總統`拜登`(Biden)任命`聯準會`理事`布雷納德`(Brainard)為首席經濟顧問,這也暗示著未來經濟團隊的重心可能會有調整。這些都指向一個明確的趨勢:`聯準會`很可能將維持其緊縮的`貨幣政策`,並可能以更為激進的步伐升息,以求把不斷上漲的物價壓下來。這種不確定性和緊縮預期,自然就成了推高`VIX指數`的強大動力。

講了這麼多,`VIX指數`對我們一般投資人到底有什麼實際用途呢?它可不只是一個用來嚇人的數字。對於專業投資人來說,`VIX指數`本身也是可以交易的標的,像是「`VIX期貨`」(VIX Futures)、「`VIX選擇權`」(VIX Options),還有一些追蹤`VIX指數`的「`交易所交易基金`」(Exchange Traded Fund, 簡稱ETF)和「`交易所交易票據`」(Exchange Traded Note, 簡稱ETN)。這些工具提供了一種特別的「避險」(Hedging)方式。由於`VIX指數`跟`標準普爾500指數`是反向關係,當你擔心自己的股票投資組合可能會因為大盤下跌而受損時,就可以考慮「做多`VIX`」,也就是買進這些`VIX`相關產品。如果股市真的下跌了,`VIX指數`往上飆升,你的`VIX`部位就能幫你抵消一部分股票的損失,達到避險的效果。這就像買了一份針對市場波動的「保險」。
除了避險,也有一些投資者會利用`VIX指數`進行「波動性交易」(Volatility Trading)。他們不是看股市漲跌,而是看市場未來波動幅度的大小。如果你認為市場將會大起大落,就可以買進`VIX`;如果你預期市場會趨於平穩,則可以賣出`VIX`。專業人士還會利用`VIX期貨`的「期限結構」(Term Structure)來進行交易,因為`VIX`本身具有「均值回歸」(Mean Reversion)的特性,也就是說,它在飆高之後通常會回歸到一個正常的水平。所以,投資者可以利用這個特性,進行一些套利操作。

從宏觀角度來看,當`VIX指數`快速上升時,也代表市場的風險厭惡情緒升溫,這時候一些厭惡風險的資金可能會從股市流出,轉向被視為避險資產的貨幣,像是美元和日圓。這雖然是個優點,能幫助我們預判資金流向,但缺點是,有時避險貨幣的資金流入可能不如預期明顯,而且深入分析和應用`VIX指數`確實需要花費不少時間和精力,它不是一個簡單的「買賣信號」。它更多的是提供一種對市場情緒和波動性的預警和理解。
總的來說,`VIX指數`就像是華爾街的「心理測量儀」,它不直接告訴我們股票會漲還是跌,而是默默地量測著投資人心中的那份「不安」。當我們看到`cboe vix指數`高高掛起時,就該意識到市場可能正在經歷一場情緒的「狂風暴雨」,裡頭夾雜著對`通脹`、`聯準會`升息、甚至經濟「硬著陸」的種種擔憂。當然,這並不意味著災難即將來臨,而是提醒我們要更加謹慎、更加理性地評估手中的投資組合。
因此,作為一個聰明的投資人,看到`VIX指數`的波動時,首先要做的不是跟著恐慌,而是去理解它背後反映的市場現況。你可以思考一下,在當前這種高波動的環境下,你的投資策略是否還穩健?你的資產配置有沒有需要調整的地方?更重要的是,對於一般投資朋友來說,理解`VIX指數`的含義,能幫助我們更好地判斷當前的市場「溫度」。
⚠️ 最後,請務必記住,`VIX指數`及其相關的金融產品,都是相對複雜的工具,投資本身就存在風險。當市場波動性升高時,這代表潛在的機會,但也同時意味著損失的風險也會加劇,特別是如果你選擇交易`VIX`相關的期貨、選擇權或`ETN`,這些產品槓桿性質高,可能造成快速且大幅度的虧損。因此,在採取任何投資行動前,務必充分了解其運作機制和潛在風險,審慎評估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和資金流動性。切勿盲目跟風,畢竟,保護好自己的錢袋子,才是最重要的功課!
“`
發佈留言
很抱歉,必須登入網站才能發佈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