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金為何漲不停?秒懂黃金漲價原因及投資攻略!

Written by:

最近,身邊朋友見面問候語都變了樣,不再是「吃飽沒?」而是「哎呀,黃金怎麼又漲了?」「你說,黃金這塊亮閃閃的玩意兒,到底為何漲到讓人看不懂?」看來,這黃金漲價原因,已經成為茶餘飯後最熱門的話題之一。別急,今天我就來跟大家聊聊,這金價背後的「秘密」,讓大家也能搞懂這場「黃金熱」!

說到黃金漲價原因,可不是單一因素在作祟,它背後是一場全球性的「多重宇宙」大戲。想想看,當地球村哪個角落冒了點煙、起了點火,例如烏克蘭戰事或中東地區的緊張局勢,投資人立刻就心慌慌了,手上的鈔票就像燙手山芋,總想找個地方「避險」去。這時候,黃金這塊千年不朽的寶石,就成了大家眼中最安全的「避風港」,資金一窩蜂地湧入,金價自然就水漲船高。別忘了,以前像是1991年的海灣戰爭,或是前蘇聯解體那段時間,金價也是一漲不可收拾呢!

除了地緣政治這隻「黑天鵝」,各國的中央銀行才是黃金市場真正的「掃貨大戶」。別以為只有我們這些小老百姓愛買金飾、存金條,全球各國的中央銀行,更是每年成噸成噸地增加黃金儲備。根據經濟日報與央視網的報導,2024年全球黃金需求創下4974噸的歷史新高,其中各國央行更是連續第三年購入逾1000噸黃金,這數字簡直嚇人!這些「國家級大戶」增持黃金,除了是為了分散外匯儲備風險,減少對單一貨幣(像是美元)的依賴,也等於是給市場打了針「強心劑」,推升了金價的向上動能。想像一下,當全世界最有錢的幾位「金主」都在搶著買黃金,這金價能不漲嗎?

當然,只靠避險和央行還不夠,貨幣政策這隻「看不見的手」,才是金價波動的真正「魔法師」。你知道嗎?黃金跟存款不一樣,它不會給你利息!這就引出了一個「機會成本」的概念。當全球利率很高,你把錢存銀行就能拿到不錯的利息,這時候持有黃金的「代價」就顯得高了,大家就比較不愛黃金,金價可能就往下走。但反過來,如果美國聯準會(Federal Reserve)等全球主要央行開始降息,或是預期會降息,銀行利息變得不怎麼吸引人,這時候黃金的吸引力就大增了,因為持有它沒有利息損失,反而還能對抗「通貨膨脹」這隻錢包裡的「小偷」。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的田利輝教授就曾指出,在高通膨環境下,黃金的避險與保值功能更為凸顯,吸引資金流入。物價飆漲,手上的錢越來越不值錢,這時候黃金就像個超級英雄,幫助你捍衛財富的購買力。這也是為什麼,黃金近20年的報酬率能超越長期通膨率的主因之一。

除了貨幣政策,宏觀經濟數據,像大家常聽到的通膨率、美元指數、美國公債殖利率,也跟黃金價格玩著「翹翹板」遊戲。黃金價格通常以美元計價,當美元走強,對非美元投資者來說,買黃金就變貴了,需求自然會減弱,金價可能就往下跌;反之,美元走弱時,金價就容易上漲。另外,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也是一個重要指標,它代表了投資美國公債的回報率。如果公債殖利率很高,投資人可能覺得把錢放在公債更划算,黃金的吸引力就會下降。所以說,這些經濟數據就像市場的「血壓計」,時時刻刻影響著黃金投資人的情緒和決定。別忘了,黃金的供應其實相對穩定,每年礦山開採量約3000噸,全球儲量也有限,供給增長緩慢,而需求卻是多元且持續的,除了珠寶首飾、科技工業的應用,投資需求和央行儲備更是黃金的兩大支柱,這供需關係的不平衡,也默默地推升了黃金的價值。

既然黃金漲價原因這麼多,是不是代表我們也該搭上這班「黃金列車」呢?別急,投資黃金管道百百種,得先選對路。最傳統的當然是買實體黃金,像是金條、金飾。摸得到、看得到,感覺最安心,但缺點是得擔心保管問題,變現時也可能有耗損或折價。再來是黃金存摺,這是銀行替你保管黃金,不用擔心偷竊,買賣也很方便,但它沒有利息可領。如果你想透過證券戶交易,黃金現貨或黃金ETF(Exchange Traded Fund,指數股票型基金)就是不錯的選擇,它們追蹤黃金價格走勢,買賣方便,適合一般投資人。

那想追求刺激、想以小博大的呢?黃金期貨或價差合約(Contract for Difference, CFD)可能讓你心跳加速。這類商品是保證金交易,能以較小的資金去操作較大的部位,也就是所謂的「槓桿」。舉例來說,像Moneta Markets(億匯)這類平台,就提供多種黃金價差合約,讓投資人能更彈性地參與市場波動,但務必留意其高風險性。這種高槓桿的遊戲,就好比一把雙面刃,它能放大你的獲利,也能放大你的虧損,甚至可能讓你虧掉超出初始保證金的錢。在極端市場情況下,買賣差價可能擴大,止損單或限價單也未必能按預期執行,搞不好你帳戶的淨值一低於「自動結算水平」,持倉就會被平倉,還得追繳保證金呢!別忘了,這種場外黃金/白銀交易,通常不受證監會監管,所以風險要特別注意。

除了直接買黃金,你也可以考慮投資黃金概念股,就是那些從事廢棄物及貴金屬回收處理的台灣上市公司,像是光洋科、佳龍、金益鼎等,他們的業績也會受黃金價格上漲的影響。最後,提醒一下大家,在台灣,我們習慣用「兩、錢、分、厘」來算黃金,1兩等於10錢。但在國際上,黃金價格通常是用「盎司」(Ounce)或「公克」來計算的,1盎司大約等於0.829台兩,也差不多是31.1035公克。銀行和銀樓的牌價算法略有不同,也要搞清楚。

總的來說,黃金漲價原因錯綜複雜,絕非單一因素。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、地緣政治的緊張,加上各國央行的持續增持,以及通膨壓力和降息週期的潛在影響,都將繼續支撐黃金的價格。高盛(Goldman Sachs)等機構甚至預測,明年金價有望上看每盎司2700美元。但請注意,金價飆高也可能引發一波「變現潮」,讓一些投資人選擇獲利了結。

如果你也想搭上這波黃金熱潮,『分批投資』會是個不錯的策略,就像定期定額買基金一樣,分散風險。但請記得,任何投資都存在風險,黃金也不例外。它雖然是避險資產,但價格波動仍然劇烈,並非穩賺不賠的工具。⚠️ 若資金流動性不高,或是無法承受市場劇烈波動,建議先仔細評估自身狀況,量力而為,別盲目跟風。投資路上,保持清醒的頭腦,永遠比追逐高報酬更重要!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