朋友小雅最近和我聊起,她存了一筆錢在銀行,但看著新聞上動不動就說哪個國家經濟又怎麼樣了,搞得她心癢癢的,總想著「哎呀,如果我能用這筆錢賺點外國錢,是不是就能讓存款長大一點呢?」她問我,到底要怎麼買外幣賺錢啊?這問題,可真是說到許多人心坎裡去了。
畢竟,在我們每天的生活中,外幣好像離我們很遠,又好像很近。出國旅遊會用到,買國外商品要用到,連追劇看個美劇日劇,都會聽到外幣的匯率新聞。所以,想著如何讓手上的新台幣也能參與全球的財富盛宴,把錢放到國外去「打工」,賺取比定存更高的報酬,這想法一點也不奇怪。但真的要怎麼做,才能像個高手一樣,不只換了外幣,還能靠著外幣賺錢呢?這可是一門學問,需要一點小技巧和對市場的觀察力。

說到外幣賺錢,很多人可能會直覺想到:「喔,不就是低買高賣,跟買菜一樣?」沒錯,概念上是這樣,但財經世界可比菜市場複雜多了。在金融圈裡,我們通常會把「買外幣賺錢」這件事分成兩大類,一個是比較溫和、適合長期規劃的「外幣投資」,另一種則是刺激、適合短期操作的「外匯交易」。
想像一下,外幣投資就像是你在國外買房置產,你是想著長期收租金,或是等著房價漲了再賣,目標是資產慢慢增值,或是穩定領取利息。它涵蓋的範圍很廣,像是把錢存到外幣定存帳戶,或是買國外的股票、債券、基金,甚至是在國外買房產,這些都屬於外幣投資的範疇。它的優點是能分散你原本只投資在台灣的風險,畢竟把雞蛋放在不同籃子裡總是比較安全嘛!而且還能參與全球經濟的成長,說不定能找到比台灣市場更有潛力的投資機會。有時候,當我們自己的貨幣價值下滑時,把一部分資產換成強勢外幣,也能起到避險保值的作用。根據國際清算銀行(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, BIS)的統計,外匯市場可是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場,每天的交易量非常驚人,這也表示這個市場的流動性非常好,你想要買賣通常都能很快找到對手。而國泰金控在2024年8月的一份國民經濟信心調查也顯示,台灣民眾對於持有外幣的意願很高,主要就是為了出國旅遊、賺取匯差,以及投資海外資產。
但凡事都有兩面刃,外幣投資也不是沒有風險。最直接的就是「匯率風險」,你換了美元,結果美元跌了,那你的資產價值就縮水了。再來還有「政治與經濟風險」,如果投資的國家政局不穩或經濟狀況變差,可能也會影響該國貨幣的價值。其他像是市場流動性不足、資訊不夠透明,甚至是突發的全球事件,都可能讓你的投資不如預期。

那麼,與外幣投資相對的「外匯交易」又是什麼呢?它就像是專業的「匯率短跑選手」,目標是利用匯率的快速波動來賺錢。這種交易通常會用到「槓桿」,意思是你可以只用一小部分的保證金,就能操作更大金額的交易。比如說,你有1萬塊台幣,透過槓桿,你可能可以操作10萬甚至100萬台幣的外幣,這樣一旦匯率往你預期的方向變動,收益就會被放大好幾倍。但別忘了,水能載舟亦能覆舟,如果匯率走勢不如預期,虧損也會等比例放大,嚴重的話甚至可能把你的本金都賠光,所以這是一種風險非常高的投資方式,通常需要更專業的知識和經驗。
既然搞懂了外幣投資和外匯交易的差別,那接下來我們來聊聊,到底有哪些「貨幣」可以讓我們下手,以及它們各有哪些脾氣和特性。一般來說,外幣大致可以分成幾種:
第一種是「政策型貨幣」,最典型的就是美元和歐元。它們是國際上最常用的交易貨幣,匯率很容易受到各國中央銀行政策,特別是利率政策的影響。像是美國聯準會(Federal Reserve)每次升息或降息,都會引起全球金融市場的關注,因為這直接關係到美元的強弱,進而影響其他貨幣的走勢。
第二種是「避險型貨幣」,像日圓和瑞士法郎(Swiss Franc)。當全球經濟或政治情勢不穩定,大家覺得風險高的時候,資金往往會流向這些貨幣,尋求一個安全的避風港,所以它們的匯率在市場動盪時通常會比較穩定或甚至走強。
第三種是「商品型貨幣」,像是澳幣和加拿大幣。這兩種貨幣的國家都是主要的大宗商品出口國,所以它們的匯率很容易受到原物料價格,像是黃金、石油或鐵礦石價格的影響。如果商品價格上漲,這些國家的經濟會比較好,貨幣也可能跟著升值。
最後是「新興市場貨幣」,例如人民幣和南非幣。這些國家的經濟成長速度快,潛力也大,但相對的,它們的匯率波動也會比較大,而且有時會受到政府管制或政策變化的影響。
不管是什麼類型的貨幣,影響它們匯率變動的因素可多了,就像一個複雜的八卦陣。首先就是各國的「中央銀行利率政策」,這是最關鍵的。當一個國家央行升息,代表把錢存在這個國家能獲得更高的利息,自然會吸引更多資金流入,推升該國貨幣匯率。反之,降息就可能導致貨幣貶值。再來,「通貨膨脹率」也很重要,如果一個國家的通膨太高,貨幣的購買力就會下降,匯率也可能跟著貶值。還有一些重要的「經濟數據」,像是每個月公布的「就業數據」(特別是美國的非農就業報告)、一個國家整體經濟活動的指標「國內生產毛額」(Gross Domestic Product, GDP)、製造業景氣的指標「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」(Purchasing Managers’ Index, PMI)、以及國際貿易的狀況等等,這些都會影響市場對一個國家經濟健康度的判斷,進而影響匯率。當然,「政治穩定性」和「市場情緒」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,如果一個國家政局不穩或有貿易戰,貨幣往往會走弱。
弄懂了貨幣的脾氣和影響因素,那具體來說,要怎麼「買」這些外幣呢?
最常見也最保守的方式就是「外幣定存」。這就像是把錢存在國外銀行的存摺裡,賺取固定的利息。風險最低,但相對的,收益也比較低。許多銀行都有提供外幣優利定存的方案,你可以去比較看看。
如果你覺得定存太無聊,又想把風險分散一點,可以考慮「外幣基金」。這種基金是由專業經理人幫你把錢投資到各種外國資產,可能是股票、債券或多種貨幣組合,你可以透過購買「指數基金」、「共同基金」或「指數股票型基金」(Exchange Traded Fund, ETF)來參與。它有專業管理和分散投資的優點,門檻也相對較低,但需要支付管理費,而且收益還是會受到市場和匯率波動的影響。
再來就是前面提到比較刺激的「外匯保證金」或「差價合約」(Contract For Difference, CFD)交易。這屬於高風險高收益的玩法,主要目的是利用匯率的小幅波動,搭配高槓桿來賺取價差。市場是24小時運作的,流動性高,但正如前面所說,槓桿雖然能放大收益,也會等比例放大虧損,所以絕對需要高度的專業知識、紀律和風險意識。在台灣,像群益期貨及一些合法槓桿交易商都有提供這類服務。
如果你對國際企業有研究,也可以考慮「外幣股票」。這就是直接買外國公司的股票,參與它們的成長和獲利。潛力高,可以讓你的資產配置更多元,但股價波動大,而且你可能需要花更多時間去研究國外公司的資訊,同時也要承擔匯率風險。
「外幣債券」則相對穩健一些。購買他國政府或企業發行的債券,可以獲得穩定的利息收入,風險通常比股票低。但它仍然會受到利率風險(利率上升時債券價格可能下跌)、信用風險(發行債券的政府或企業可能違約)以及匯率風險的影響,而且有些債券的流動性可能沒那麼好。
最後,如果你資金雄厚,也可以考慮「外幣房地產」。這是在他國購買房產,追求資產增值和租金收入。潛在增值大,也能提供穩定的租金流,但資金需求非常高,管理也很複雜,而且流動性很差,不像股票或外幣可以隨時變現,當然也逃不過匯率風險的影響。如果你想投資房地產又不想買實體,也可以考慮「房地產投資信託」(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, REITs),它就像是持有房地產的基金。
說了這麼多,你可能會覺得「哇,好多專業名詞,感覺好難!」別擔心,其實我們在日常生活中,也有很多買賣外幣的小技巧可以運用,讓「如何買外幣賺錢」這件事變得更輕鬆:
第一個小撇步:分批換匯。
這就像是我們去買菜,不會一次把一個月的菜都買回來,而是分好幾次買,這樣就能避免剛好買到菜價最高的時候。換匯也是一樣的道理,你可以把資金分成幾批,在不同的時間點換匯。例如,你計劃換10萬美元,可以先換3萬,等匯率好一點再換3萬,這樣就能攤平你的平均成本,降低因為單一匯率點位太高而造成的潛在損失。
第二個小撇步:善用銀行App和到價通知。
現在幾乎每家銀行都有提供非常方便的「網銀」或「行動應用程式」(App),你可以24小時線上換匯,通常還能享受到比臨櫃更好的匯率優惠。很多銀行App,例如玉山銀行和星展銀行(DBS Bank)的digibank App,都有「匯率到價通知」功能。你可以設定一個你理想的匯率目標,當匯率真的達到你設定的價格時,App就會自動通知你,這樣你就不用每天盯著匯率看,也能即時把握住有利的換匯時機。永豐銀行的「豐雲匯」外匯整合平台也提供類似的到價通知和預約換匯服務,甚至還有換外幣加存定存的二合一優惠。
第三個小撇步:查詢你的外幣平均成本。
這個功能在許多銀行的App裡也有。它會自動幫你計算出你過去換匯的平均成本是多少,這樣你就能更清楚地知道目前這個匯率是賺錢還是虧錢,對於你決定要不要賣出或繼續持有外幣,會非常有幫助。
最重要的,永遠是嚴格的風險管理!
特別是當你考慮參與外匯保證金這類高槓桿交易時,千萬要記住:「賺錢是本事,保住本金是天職。」財經分析師們常建議,每一筆交易投入的資金,最好不要超過你總資產的5%。更重要的是,一定要設定好「停損點位」,也就是當匯率跌到某個程度,你就果斷認賠出場,避免損失無限擴大。這就像開車一樣,你得知道什麼時候該踩剎車,而不是等到撞牆才後悔。香港的恒生銀行也有推出一種「更特息」投資存款,雖然門檻低,看似能結合外匯買賣和較高利息,但它屬於不保本的結構性產品,投資人必須承擔銀行的信貸風險和貨幣貶值導致的虧損風險。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,說明再誘人的報酬,也可能伴隨著不保本的高風險。
最後,如果你對外匯交易真的很有興趣,但又覺得自己是新手,不知道從何學起,現在市面上也有不少資源。例如,台灣的「共享生態圈」就提供了外匯實戰培訓課程,透過線上學習加上實體課程的方式,有系統地教導你外匯知識和實用策略,甚至還有社群支持,讓你可以在學習的路上不孤單,有問題可以互相討論,這對提升交易實力,將書本上的理論轉化為實際獲利非常有幫助。
總之,想透過外幣賺錢,並不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情,但它絕對不是「隨便買買就能發大財」的輕鬆事。它需要你花時間學習相關知識,了解不同貨幣的特性,掌握影響匯率變動的關鍵因素,並且選擇適合自己風險承受度的投資工具。更重要的是,你必須時刻保持警惕,做好萬全的風險管理。
因此,在投入任何資金之前,請務必先評估自己的財務狀況和風險承受能力。⚠️ 若你的資金流動性不高,或者無法承擔潛在的匯率損失,那麼像外幣定存這種較為穩健的工具,或許會是更安全的起點。但無論你選擇哪一種方式,都請記住,市場永遠存在變數,做好功課,謹慎決策,才是外幣投資獲利的不二法門。
發佈留言
很抱歉,必須登入網站才能發佈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