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XY解碼:美元風向變了?你的錢包準備好了嗎?

Written by:

嗨,各位親愛的財經同好們!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,明明沒出國,卻覺得荷包裡的錢好像變得不那麼值錢了?或者看著新聞,明明說景氣很好,股市卻跌得讓心裡發涼?別擔心,這不是你一個人的錯覺。在全球這個複雜又變幻莫測的金融大海裡,有這麼一個「老大哥」的動向,常常牽動著大家的錢包和心情,它就是今天我們要聊的重頭戲——美元指數 (DXY)。

市場情緒像天氣,說變就變

還記得前陣子 (如果我們回溯到像是2023年2月那陣子) 嗎?那時候全球股市可不是太讓人開心。道瓊工業指數 (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)、標準普爾500指數 (S&P 500 Index) 和那斯達克指數 (Nasdaq Index) 都呈現普遍下跌的狀況。這就像是大家在看一場球賽,結果主力球員表現不佳,觀眾席上的氣氛自然就跟著低迷起來。

更讓人捏把冷汗的是,「VIX恐慌指數」(VIX Volatility Index) 也跟著往上竄升。這個指數,顧名思義,就像是市場情緒的溫度計,它一升高,就表示投資人開始害怕了,大家都在想:「是不是該找個地方躲起來,把錢藏好?」這種避險情緒一濃厚,市場的波動性自然就跟著增加了。

有趣的是,雖然大家嘴上談論「通膨」(inflation) 的頻率似乎少了,但實際的物價壓力卻像個隱形的怪獸,還是盤踞在我們生活周遭。這就好像醫生說你感冒快好了,但你還是感覺全身痠痛一樣,症狀雖然沒那麼明顯,但問題卻實實在在存在。在這樣的大環境下,有些股票撐得住,像能源和公用事業股,它們表現相對有韌性;但科技股就比較辛苦了,例如之前有像 `ADSK`、`LYV` 等公司股價就出現較大跌幅。這告訴我們,即使是同一個籃子裡的蘋果,各自的甜度和脆度也大不相同。整體來說,那陣子市場就是瀰漫著一股謹慎、甚至有點悲觀的氣氛。

聯準會老爺爺的「觀望」哲學

說到影響市場的重量級人物,就不能不提美國聯準會 (Federal Reserve,簡稱聯準會) 和他們家的主席,鮑爾先生。這位老爺爺就像是掌管著美國經濟這艘大船的船長,他的每一個決策,都會在全球金融市場掀起波瀾。

鮑爾先生最近的態度,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「觀望」。他反覆強調,在決定是否「降息」(cut interest rates) 之前,得先搞清楚貿易關稅這些政策對「通膨」到底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。這就好比廚師在調整鹹度之前,得先嚐嚐菜的味道,確保不會一下子下太多鹽。市場呢,卻已經迫不及待地在預測了,不少人覺得聯準會可能在未來會降息,甚至有消息指出市場預期在像是2025年9月可能會降息25個基點 (basis points),而且預計年底前可能還會有兩次額外降息。這聽起來就像是大家在猜拳,還沒出拳就先猜對方的牌了。

不過,也有比較激進的策略師,他們甚至建議把「聯邦基金利率」(federal funds rate) 拉高到8%來抑制通膨。聽到這裡,你可能會想,這是不是太誇張了?這就像為了怕感冒,把自己包得像粽子一樣,但這也反映出市場對於通膨前景的擔憂,真的不是開玩笑的。總之,聯準會這位船長現在還是小心翼翼地開著船,雖然大家都在期待他能往哪個方向開,但他本人可是得等到看清楚海圖,才會做出決定。

數字會說話:經濟數據的冷熱交織

要判斷聯準會這位船長會怎麼開船,我們就得看看他手上的「氣象報告」,也就是美國的各種「經濟數據」(economic data)。這些數據就像是天氣預報,告訴我們經濟到底是晴是雨,是冷是熱。

首先看看「就業市場」(labor market),這塊可真是美國經濟的「肌肉」啊!它展現了驚人的韌性。像是「職位空缺數」(job openings) 竟然比預期還要多,而「ADP就業變動數據」(ADP employment change) 也強勁增長。ADP數據,你可以把它想像成「非農就業報告」(non-farm payrolls report) 的預告片,它的表現越好,就越預示著勞動市場的火熱。勞動市場一熱,大家有錢賺,消費力道就會強勁,這就可能導致「通膨壓力」(inflationary pressure) 上升。通膨壓力一升,聯準會在考慮降息的時候,可就得三思了。

但是,通膨這個「怪獸」似乎沒那麼容易被打倒。聯準會最愛看的「個人消費支出 (PCE) 物價指數」(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s price index),在像是2025年2月的時候竟然上升了0.3%,這被形容為「令人警惕的再加速」。這就像是原本以為感冒快好了,結果突然又發燒了,讓人不得不繃緊神經。也因為這個數據,黃金的價格,在當時還創下了新低,連續第四週下跌,可見通膨的影響力有多大。

不過也不是所有數據都這麼讓人揪心。像是「美國ISM製造業指數」(ISM Manufacturing PMI) 就表現不錯,其中的產出分項指數還重回了擴張區間,結束了連續三個月的萎縮。這表示美國的工廠似乎又開始「動起來」了。所以啊,美國經濟數據就像是一幅拼貼畫,有強勁的部分,也有讓人擔憂的部分,這也讓聯準會的政策選擇充滿了挑戰。

揭開美元指數 (DXY) 的神秘面紗

講了這麼多,終於輪到今天的主角——「美元指數 (DXY)」登場了!它到底是什麼東西?簡單來說,美元指數 (DXY) 就是衡量美元兌一籃子主要貨幣「強弱」的指標。你可以把它想像成美元的「班級排名」,排名越靠前,表示美元越強勢;排名越靠後,美元就越弱勢。

這個指數可不是隨便編出來的,它是美國聯準會早在1973年就開發出來的,現在由「ICE期貨美國」(ICE Futures U.S.) 維護和計算。那麼,到底哪些貨幣會被納入這個「班級排名」呢?它們可是有固定權重的,就像是班級裡不同科目佔的分數比例一樣:

  • 歐元 (EUR): 佔了最大宗,有57.6%的權重。
  • 日圓 (JPY): 佔13.6%。
  • 英鎊 (GBP): 佔11.9%。
  • 加元 (CAD): 佔9.1%。
  • 瑞典克朗 (SEK): 佔4.2%。
  • 瑞士法郎 (CHF): 佔3.6%。

你可能看出來了,這個指數在1999年歐元引入的時候調整過一次,但後來就沒怎麼變動。這就引來了不少人吐槽,覺得它的構成有點「過時」了,畢竟現在全球貿易版圖變化這麼大,像中國、墨西哥、韓國和巴西這些重要的貿易夥伴的貨幣,卻沒被納入其中。這就像是班級排名只算了英語、數學,卻沒算體育和美術一樣,總覺得少了點什麼。

美元指數 (DXY) 的高低起伏

那麼,這位「美元老大哥」最近的表現怎麼樣呢?如果我們看像是2025年7月1日那陣子的數據,美元指數跌到了96.8475,比前一天還跌了一點點。如果把時間拉長一點,過去一個月它走弱了1.88%,過去12個月更是走弱了8.36%。更驚人的是,像是2025年上半年,美元指數竟然下跌了約10%,這可是從1973年以來「最差的上半年表現」呢!這就像是一個平時成績穩定的好學生,突然考了一個大紅字,讓大家跌破眼鏡。

不過,美元指數也曾有過非常輝煌的時期。它的歷史最高點,出現在1985年2月,當時飆到了164.72,簡直是把其他貨幣甩得遠遠的。當然,它也有過低潮,像是在2008年3月16日,金融風暴那陣子,它跌到了歷史最低點的70.698/70.700。這就像是人生有高峰也有低谷,美元指數也不例外。目前它大致在像是99.58到107.35這個52週區間內震盪。從技術面來看,有的分析還預期它在未來一兩個季度會交易在像是97.31到97.37這個區間。

誰在左右美元指數 (DXY) 的方向?

美元指數的漲跌,可不是憑空而來的,背後有著錯綜複雜的因素在牽動著它。你可以想像,美元老大哥就像個超級明星,大家都在關注他的一舉一動,而這些「粉絲」的反應,就會影響他的身價。

首先,美國「強勁的就業與製造業數據」是美元的「鐵粉」,這些好消息會給美元帶來支撐。當經濟表現亮眼,投資人就會覺得把錢放在美國比較穩當,自然就願意持有美元,美元的需求一增加,價值也就跟著上漲。

再來,聯準會主席鮑爾的「觀望」立場,以及市場對「降息」的預期,這就成了美元的「反向力道」。當市場普遍預期美元未來會降息,就意味著持有美元的收益可能會降低,那麼美元的吸引力就會減弱,導致它走弱。這就像是銀行預告存款利率要下降了,大家就會考慮把錢拿出來投資別的,存款的熱度自然就降下來了。

還有,美國總統的「貿易與關稅政策」,這也是一個大變數。想像一下,如果美國突然宣布對某個國家的產品徵收高額「汽車關稅」(auto tariffs),這不僅會增加美元的不確定性,還可能導致美元走弱。因為這會影響全球貿易流向,甚至引發貿易戰,讓大家對美元的信心動搖。

最後,美國政府的「稅收法案」導致的「赤字問題」,也為美元帶來了隱憂。長期看來,如果一個國家的債務越來越多,大家就會擔心它還不還得起錢,這種對「債務可持續性」(debt sustainability) 的擔憂,也會影響美元的信用和價值。

給你的行動建議與風險提示

總結一下,親愛的讀者們,美元指數 (DXY) 短期內確實受到降息預期和貿易政策不確定性的影響,呈現出一些走弱的趨勢。但別忘了,長期來看,美國強勁的經濟數據還是給美元提供了堅實的支撐。它就像一位在獨木舟上航行的勇士,雖然會受到風浪的影響左右搖擺,但強健的體魄卻能讓它不至於翻船。

美元指數的構成權重也面臨著調整的呼聲,未來它的走勢,將會持續受到宏觀經濟和政策因素的牽動。所以,作為一個聰明的投資人,我們不能只看表面的數字,更要深入了解這些數字背後的意義和影響。

如果你對外匯市場感興趣,想要實際操作,現在也有很多國際平台可以提供便利的交易條件,像是一些大家耳熟能詳的國際經紀商,它們多提供多種交易條件,供投資人選擇。但請記得,無論你選擇哪種方式,都要先做足功課。

⚠️ 重要提醒: 外匯市場波動性極高,漲跌難以預料,沒有人能保證穩賺不賠。如果你資金流動性不高,或是心臟不夠大顆,建議一定要先評估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,並且只投入你能夠承受損失的資金。多看、多學、多問,才是你在這個市場中保護自己的最佳方式。畢竟,了解得越多,你就能在這個複雜的金融世界裡,走得更穩、更遠。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