VIX恐慌指數:你的股市情緒體溫計!

Written by:

天氣預報能告訴你未來幾天的晴雨,那金融市場有沒有什麼「心情預報機」呢?嘿,還真有!今天咱們要聊的這位主角,就是大名鼎鼎的「恐慌指數」(VIX指數)。它就像市場上的一台「情緒體溫計」,專門測量投資人的不安程度,尤其當大家心頭一緊、擔心風暴將至時,這根指數的線條就開始往上飆,彷彿在吶喊:「大家小心,前面可能不平靜!」

你可能會問,這個「恐慌指數」(VIX指數) 到底是什麼來頭?它可不是憑空想像出來的,而是由「芝加哥期權交易所」(CBOE) 這家老牌機構精心編製的。它很聰明,不去看股票本身漲跌,而是去「讀」那些跟「標普500指數」(S&P 500 Index) 掛鉤的期權(options)價格。你知道嗎?期權的買賣價格裡頭,其實藏著大家對未來市場波動的預期。當市場情緒緊張、覺得未來可能風雲變色時,大家會願意花更多錢去買期權來「避險」,這多出來的錢,就反映了大家心裡的「隱含波動率」(implied volatility)——也就是預期未來會有多大的震盪。所以囉,透過這些期權價格的細微變化,VIX指數就能幫我們預測接下來三十天,美國股市這艘大船會不會搖晃得很厲害。對於想在市場裡頭穩穩航行的投資人來說,它絕對是一盞不能忽視的航海燈,讓你提前洞察潛在的風險,甚至抓到一些特別的機會。

說到恐慌指數(VIX指數)的數值,它就像一個會說話的體溫計,清楚反映了市場的「心理狀態」和大家對風險的「警戒心」。想像一下,當國際上突然爆發地緣政治衝突,或者傳出經濟可能衰退的壞消息,甚至是突如其來的全球性危機(比如最近幾年的新冠疫情),投資人的心是不是會瞬間懸起來?這時候,你就會看到恐慌指數(VIX指數)像坐了火箭一樣,蹭蹭地往上飆,數字越高,就代表市場上的「恐慌」情緒越濃烈,大家都在想著要怎麼「避險」才好。

相反地,如果市場上是一片歌舞昇平,經濟數據表現亮眼,企業獲利節節高升,大家對未來都信心滿滿,願意承擔更多風險,股價也穩穩地往上走,這時候VIX指數就會乖乖地待在較低的水平。這種情況就像大太陽底下散步,心情特別輕鬆。這也解釋了為什麼VIX指數和美國股市最廣泛的指標「標普500指數」(S&P 500 Index) 的走勢常常是「反著來」的——當股市跌得越慘,VIX指數就越高;股市漲得越好,VIX指數就越低。

那麼,VIX指數的數字要怎麼看才算有意義呢?一般來說,如果VIX指數的數值超過20,就代表市場上的警戒情緒已經蠻高了,需要特別留意;數值介於10到20之間,算是市場比較「正常」的狀態,沒有特別的緊張氣氛;但如果VIX指數竟然低於10,這可就要敲響警鐘了!這可能意味著市場過度樂觀,大家都覺得天下太平,結果往往是「樂極生悲」,後面反而可能出現意想不到的「反轉下跌」。這就像你發現大家都在同一時間排隊買某樣東西,那這東西的價格很可能已經被炒到天上去了,接下來要跌的可能性反而比較高。所以,別看VIX指數只是個數字,它精準捕捉了市場的「不安情緒」,是我們判斷市場穩定性、掌握投資情緒的關鍵指標,幫助你決定現在是要「保守觀望」還是可以「大膽出擊」。

聊完了VIX指數反映市場情緒的溫度計功能,你可能好奇,它到底怎麼算出來的?它不像你直接看股票價格波動那麼簡單,而是巧妙地運用了「隱含波動率」(implied volatility) 這個概念。簡單說,VIX指數是去捕捉那些跟「標普500指數」(S&P 500 Index) 掛鉤的「期權」(options) 的價格,而且它會綜合考量很多不同價位的「看漲期權」(call options) 和「看跌期權」(put options),並給它們加權。為什麼要這麼做呢?因為期權的價格本身就已經「內建」了市場對未來波動的預期。

舉個生活化的例子,假設你今天要買一份颱風保險,如果天氣預報說未來一週有超級颱風要來,那這份保險肯定會賣得特別貴,因為大家都知道發生災害的機率很高,保險公司也要承擔更大的風險。期權也是一樣的道理,當市場普遍預期接下來股市會大幅震盪時,買方會願意支付更高的「溢價」(premium) 來買期權,這個溢價裡面就包含了對未來「波動程度」的預期。VIX指數的精妙之處就在於,它只選取那些到期日在23到37天之間的期權合約來計算,這樣能確保捕捉的是近期 وليس遙遠的未來波動。而且,它還會透過一套複雜的公式,巧妙地把股息、利率這些跟波動沒直接關係的因素都「過濾掉」,只留下最純粹的波動預期。

所以當你看到VIX指數是15的時候,它代表的意思是,市場預期在未來30天內,「標普500指數」(S&P 500 Index) 的「年化波動率」(annualized volatility) 大約是15%。聽起來有點玄?沒關係,你只要知道,這大概意味著標普500指數在接下來一個月內,大概有三分之二的機率會向上或向下波動約4.33%(計算方法是15%除以根號12,根號12大約是3.46)。

歷史告訴我們,VIX指數的「極端高點」往往是市場爆發重大危機的「血淚史」。還記得2008年那場「全球金融危機」嗎?當時VIX指數曾飆到驚人的96.40。到了2020年新冠疫情大流行,它也再次衝上了85.47的高點。這說明VIX指數在市場動盪時,確實會像被按了加速鍵一樣,急速往上衝,這在金融術語裡我們稱之為「凸性」(convexity)。但很有趣的是,VIX指數也有「均值回歸」(mean reversion) 的特性,意思是它不會一直高高在上,也不會一直低迷不振,最後總會回到一個平均水平。歷史上它的平均值大概在19.5左右,中位數約17.5。所以,VIX指數不僅能精準預測市場的「隱含波動率」,更是投資人衡量未來市場潛在波動幅度與速度的重要參考,幫你掌握市場「脈搏」。

VIX指數可不只是一個看看市場心情的指標而已,它更是投資人制定各種「投資策略」和「風險管理」的超級好幫手。想知道它在實戰中怎麼用嗎?讓我來給你好好說說。

首先,在「基本面分析」上,VIX指數就像一面警示牌。當它開始往上走,通常代表市場嗅到了一絲不穩定,這時候,那些比較保守的「風險厭惡型」資金,就會像受驚的鳥兒一樣,從股票這類「風險資產」飛往比較安全的「穩定型資產」避難。在國際「外匯市場」(forex market) 上,你就會看到美元、日圓這類「避險貨幣」(safe-haven currencies) 開始走強,因為大家覺得拿著這些貨幣比較安心。如果你眼光夠敏銳,這時候或許可以考慮建立一些美元或日圓的買入部位,來規避可能的市場風險。

再來,VIX指數在「波動性交易策略」上更是大放異彩。當VIX指數高漲,意味著市場接下來會有大波動,這既是挑戰也是機會!對於那些經驗老到、喜歡「短線操作」的投資人來說,這就是捕捉價差收益的好時機。當VIX指數預告市場將會劇烈晃動,避險貨幣可能走強,你可以考慮提前佈局買入;反之,如果VIX指數預期會下降,市場將趨於平穩,這時你也可以考慮反向操作,建立賣出部位來賺取波動收斂的利潤。

更重要的是,VIX指數還是你「分散投資組合」和進行「對沖」(hedging) 的利器。因為VIX指數跟大多數股票的走勢是「負相關」的——也就是說,當股市下跌時,VIX指數通常會上升。這代表什麼呢?當你的股票投資組合可能面臨虧損時,如果你同時持有跟VIX指數相關的產品(比如「VIX期貨」(VIX Futures)、「VIX期權」(VIX Options) 或是追蹤VIX指數期貨表現的「交易所交易基金」(ETF) 或「交易所交易債券」(ETN)),這些產品的價值可能反而會上升,這樣就能夠抵消你股票部分的潛在損失,達到「風險分散」的效果。這就像買了意外險,就算路上出了什麼狀況,也不至於一無所有。

最後,它還能提供「逐利與套利機會」。由於VIX指數有「均值回歸」的特性,當它跌到極低點,市場過度樂觀時,你可以預期它會往平均值回歸而考慮買入;反之,當它漲到極高點,市場極度恐慌時,你可以預期它會往平均值回歸而考慮賣出。甚至,有些高手還會利用VIX掛鉤產品的價格跟其理論價值之間的偏差,來尋求「套利」(arbitrage) 的機會,像是賣出個股期權的同時,又持有VIX掛鉤產品的反向倉位,去賺取微小的價差。

當然,沒有任何工具是萬能的。VIX指數儘管能較早地察覺投資人的不安情緒,引導你進行避險操作,但它的預測並非百分之百精準。有時候資金流入避險貨幣的情況可能沒你想像中那麼明顯,而且分析和應用VIX指數本身也需要投入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。但話說回來,在眾多市場指標中,VIX指數確實提供了一個獨特的市場視角,幫助我們更全面地評估與應對瞬息萬變的市場波動。

說到恐慌指數(VIX指數)的誕生,那得追溯到1993年,當時「芝加哥期權交易所」(CBOE) 就開始計算並公佈它了,不過一開始它是基於「標普100指數」(S&P 100 Index) 來計算的。到了2003年,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里程碑,CBOE跟「高盛集團」(Goldman Sachs Group) 合作,把VIX指數的計算基礎改成了流動性更強、更能代表美國股市整體表現的「標普500指數」(S&P 500 Index),並且導入了更精準的編製方法,這才有了我們今天熟知的VIX指數。

回顧VIX指數的歷史數值,你會發現它就像一本記載著市場重大事件的「編年史」:

  • 還記得2008年那場席捲全球的「金融危機」嗎?VIX指數在當年10月飆到不可思議的96.40,簡直是恐慌到了極點。
  • 再來是2020年新冠疫情大流行,當時全球停擺,市場也跟著嚇傻了,VIX指數在3月衝上85.47,再次見證了它在危機時刻的預警能力。
  • 更早一點,2015年8月,市場因為擔憂中國經濟增長放緩,VIX指數也衝到了53.29
  • 還有2018年2月,美國經濟衰退的陰影籠罩,VIX指數一度達到50.30
  • 甚至在更久遠的1998年10月,俄羅斯債務違約加上著名的「長期資本管理公司」(Long-Term Capital Management, LTCM) 基金破產,VIX指數也曾攀上49.53。這些數字都證明了VIX指數在重大危機中,會像警報器一樣響徹雲霄。

當然,有高點就有低點。VIX指數極端低於10的情況,自1990年以來其實非常罕見,僅僅發生在少數幾個月份,比如1993年7月它曾跌到9.11,2006年12月是9.39。當VIX指數低到這種程度,就像我前面說的,可能代表市場「過度樂觀」,大家都覺得天下太平,反而需要警惕隨後可能出現的反轉下跌,因為「樂極生悲」的戲碼在金融市場裡可不少見。

那麼,VIX指數的數字我們該怎麼解讀呢?目前市場上普遍有幾個參考標準:

  • 10-20之間: 通常被視為市場的「正常」狀態,情緒比較穩定。
  • 20以上: 需要「警惕」了,市場可能有些不安或不確定性。
  • 30以上: 意味著市場處於「不穩定」狀態,震盪會比較劇烈。
  • 40以上: 就接近「恐慌」了,這時候通常代表有重大事件發生。

不過,近年來也有不少人認為,可能從VIX指數「17」這個數字開始,投資人就應該開始提高警惕了。

為了滿足廣大投資人的需求,VIX指數也衍生出了很多「可交易的金融工具」,讓大家可以直接參與到波動率的交易中。比如2004年,CBOE就推出了「VIX指數期貨合約」(VIX Futures Contracts);2006年,又推出了「VIX指數期權」(VIX Options)。此外,市面上還有很多追蹤VIX指數期貨表現的「交易所交易債券」(ETN) 和「交易所交易基金」(ETF),它們就像是把VIX打包成一籃子的商品,讓投資人更容易買賣。甚至,為了服務不同規模的交易者,CBOE還推出了「迷你VIX期貨」(Mini VIX Futures)。這些VIX指數期貨和期權的日均交易量持續增長,證明了它在全球金融市場中的重要性和受歡迎程度。這一切都說明了,VIX指數從一個概念,發展成為全球領先的市場波動指標,並且成為風險管理和交易策略的核心基準,它的影響力可謂是舉足輕重。

所以囉,說了這麼多,相信你對「恐慌指數」(VIX指數)這個金融圈裡的「天氣預報員」有更深的認識了吧!它是由「芝加哥期權交易所」(CBOE) 精心編製,專門衡量「標普500指數」(S&P 500 Index) 期權中蘊含的「隱含波動率」。它不只是一個數字,更是一面鏡子,能照出投資人對未來市場不確定性的預期,而且它跟股價的「負相關」特性,讓它在全球金融市場中,成為了不可或缺的「風險管理」和「交易策略」參考工具。

無論你是想預先判讀市場情緒,看看大家是不是開始緊張了;還是想預測未來可能出現的波動幅度,好提前準備;抑或是想為自己的投資組合做好「對沖」(hedging),在市場下跌時能多一份保障;甚至想在短線交易中,捕捉那稍縱即逝的機會,VIX指數都能給你獨到的見解。它就像你投資路上的「羅盤」和「天氣雷達」,讓你面對詭譎多變的金融風暴時,能多一份從容與準備。

當然,金融市場從來就沒有穩賺不賠的「聖杯」,VIX指數也並非萬能。它的應用需要綜合考量各種市場因素,並且必須對相關的金融工具和市場機制有基本的認識。⚠️ 請務必記住,任何投資都伴隨著風險!尤其是VIX指數相關的衍生性產品,其價格波動可能較為劇烈,如果你對這類工具不熟悉,或是資金流動性不高,建議先花時間好好學習評估,必要時諮詢專業人士的意見,切勿貿然進場。只有充分理解風險,並且根據自己的財務狀況和風險承受能力,制定適合的「投資策略」,才能在瞬息萬變的金融市場中,持續扮演著關鍵的預警與策略制定角色,讓你在投資的道路上走得更穩健。

發佈留言